市中心学校感觉统合失常盛行率18%,严重而需感觉统合训练的学童占7%
英文题目: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in Schools━Taiwan Experiences━
英文姓名:Shin-siung Jung, MD
[中文摘要]
感觉统合训练自民72年(1983)引进台北市校园,训练的方式改为『由教师及
家长每天带动孩童做密集式训练活动,加上每周六叁加家长谘商讨论会』的模式
。对密集式感觉统合训练疗效的两次评估,都显示对於脑神经低层次功能的好动
分心、情绪脾气、眼手协调的专注、和抄写改善的疗效,非常显着;但脑皮质高
层次的语言接受、表达和国语文成就,就较依赖学校的辅导教学,并需从优势学
习管道来发挥;指出感觉统合训练是改善认知学习的基础,而不是取代的措施。
研究显示市中心东门国小的感觉统合失常盛行率为百分之十八,同时有严重学习
和情绪困扰而需感觉统合训练的学童,占全校学童的百分之七;其中国语和数学
成绩严重欠佳学童中,有显着感觉统合失常的比例高达百分之四十;而情绪暴躁
和心理自我形象严重欠佳学童中,有显着感觉统合失常的比例更达百分之八十;
国小和幼稚园的自然年改善率为百分之一和百分之五,改进量很少,显示积极训
练的必要。学校最好依跨学科的专业团队整合模式推行感觉统合训练,定期或经
常提供教师及家长的在职研习和谘商讨论会,才能维持长远和有效的运作。
[本文]
壹<感觉统合训练引进台北市校园>
如何让孩童愉快和健康的成长,是现代父母迫切需要加强的课题。以往
心理学界和精神医学界,忽略了学习和情绪困扰学童,个性上有顽固且很难改善
的背後生理因素。南加州大学的爱尔丝(Ayres)博士,由研究脑神经处理从眼睛、
耳朵、皮肤、和内耳平衡器官,所传输进来的基本低层次感觉中,发现过度敏感
或笨拙的感觉统合失常(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会引起孩童学习
和情绪上的重大困扰。感觉统合良好时,大脑高层次的认知学习才能充分运作。
据此发展的治疗理论,称为感觉统合治疗(爱尔丝, 1972)。民国七十一年笔者访
问南加州洛杉矶爱氏个人的感觉统合治疗室,并与台大复健系毕业的职能治疗师
苏瑞芬小姐讨论治疗原则,获得许多宝贵的资料和经验。
民国七十二年春天,我们得到当时台北市教育局毛连 局长的支持,在仅有的四
所国小资源教室,由特殊教育界与医学界合作对学习障碍和情绪困扰学童进行实
验研究,分别在剑潭国小和河堤国小资源教室实施感觉统合训练,这是感觉统合
训练首次引进台北市的校园。民国七十四年以後,台北市立师范学院附设实验小
学、和台北市东门国民小学,也长期投入有关感觉统合诊治的辅导和研究工作。
光仁小学部和启智班有感觉统合治疗室,新竹科学园区的双语中小学也有感觉统
合训练室,这些学校长期帮助学童过度敏感和笨拙引起的困扰,累积效果非常可
观。
贰<感觉统合训练成效的首次评估>
依剑潭国小资源教室感觉统合训练的经验,笔者曾经在七十三年和七十四年举办
研讨会,向教育局报告实验的成果(郑信雄、周秀美,民73、74年)。七十五年
更联合市立师院实小辅导主任李月卿和剑潭资源教室周秀美老师,做『感觉统合
密集治疗效果评估』(郑信雄、李月卿、周秀美,民75年),首次将接受感觉统
合训练和未接受同样训练的学童分组做比较,家长和老师的评估都一致表示学童
的好动分心、国语算术的读写、情绪脾气、和整体疗效上,达到统计上显着的效
果;语言的接受及表达能力,虽有进步,但未达显着水准;家长观察孩童较仔细
,因此对精细动作和摔跌状况感到有明显的进步;老师则对学童的精细动作和摔
跌未曾觉察到有意义的进展。
那时候的观察显示,密集式感觉统合的训练,对於脑神经低层次功能的好动分心
和情绪脾气的疗效,较为显着;低层次眼手协调的专注和抄写改善也很有助益;
但脑皮质高层次的语言接受、表达和国语文成就,就较依赖学校的辅导教学,并
需从优势学习管道来发挥。这指出感觉统合诊治是打地基的工作,是学校补救教
学、知动训练、行为改变技巧、认知学习、心理治疗、语言治疗、以及EQ情绪控
制的基础,而不是取代的措施。相反地,如果没有感觉统合训练,来改善脑神经
低层次诸多感觉过度笨拙和过度敏感,大脑皮质高层次的学习效果就较差或不明
显。孩童从原先的听不懂、不灵巧、或由於分心学习不来,经过一段时间感觉统
合训练後,就明显的变得灵巧又听得懂,且学到东西,这对孩童说来是很大的转
变。值得有人献身投入,於是感觉统合训练的研究发展及推广工作,遂成为个人
医疗业务之外的志业。
叁<感觉统合训练模式的演变>
将在学校由职能治疗师来实施感觉统合训练,演变成由家长和老师带『动』孩童
做训练活动,是有原因的。当初在剑潭国小做感觉统合训练,配合资源教室的补
救教学时,职能治疗师都很忙,本来是安排在周六做训练和团体讨论,结果治疗
师常因开会、个别事假、以及教育局经费无法继续支援下而常中断;一个学年扣
下寒暑假,实际做训练和讨论的日子很有限,所以早期的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就
看不出来。在治疗师无法持续协助时,我们试着改由家长和老师来『带动』孩童
做活动,老师及家长纷纷表示,学童在早上上课前先做感觉统合训练,一整天上
课能更专心,情绪也较安定。家长们也发现每天上课前做晨间活动,比只在周六
做一次的效果好;在寒暑假带动孩童做更密集的训练活动,老师往往在新学期开
始时就可看到比以往更专注和更灵巧的学童。家人跟孩童有最亲近的时间和机会
,在家中跟家长及兄弟姐妹一起做训练活动,效果又更好。
於是学校实施感觉统合训练模式,遂由『职能治疗师每周一次,依孩童内在驱策
力的专职治疗』,转为『由教师及家长每天带动孩童做密集式训练活动,加上每
周六叁加谘商讨论会』的模式。早上叁加训练活动时,教师和家长一方面交换带
领学童做感觉统合训练的技巧和心得,一方面讨论功课的辅导及个案与同学互动
的情形。周六的谘商讨论会,是集合医疗、学校行政辅导人员、教师、及家长的
智慧,大家一起来研讨感觉统合训练的相关问题,并分享孩童进步的喜悦,这些
是校园推展感觉统合训练最大的原动力。
肆<感觉统合训练的研究与推广>
为使教师及家长了解感觉统合理念,及协助学习障碍和情绪困扰的学童,笔者与
教育界多位同好不断地从事感觉统合的相关研究及推广工作。
首先是出版通俗读本,对外推介理念,透过『如何帮助学习困难的孩子--敏
感、分心、笨拙孩童的感觉统合治疗』(郑信雄,民77年),说明感觉统合的理
论和治疗原理;由『突破孩童学习障碍--暴躁、好动不安儿童的感觉统合治疗实
务』(郑信雄,民79年),以更浅显的囗语让家长和老师了解感觉统合失常的各
种症侯群和治疗方法;由『如何帮情绪困扰的孩子--情绪困扰、学习障碍、自闭
症、和资赋优异学童--感觉统合治疗的真实故事』(郑信雄,民80年),举实际
治疗案例说明训练的过程和成果,最後章节详述训练的方法和模式,列举成效所
需的训练强度和密度。另外,以研究论文『拒绝上学和学校恐惧症的生理基础--
--脑神经生理上感觉统合失常』(郑信雄、李月卿,民76年)的发表,向心理卫
生学会介绍感觉统合失常理论。以研究论文『学童头晕眼涩和不喜阅读跟感觉统
合失常的关系』(郑信雄、李月卿,民76年)和『情绪困扰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效
果评估』(郑信雄、叶莉薇 民81)在精神科医学年的发表,向精神神经科医学会
介绍感觉统合失常诊治的重要性。叁加自闭症研讨会,发表研究感觉统合训练论
文『自闭症孩童治疗的研究』(郑信雄、李月卿,民76);也叁加台北市教师研
习中心的研尖端教学法的研习会,而出版『感觉统合训练』单行本(郑信雄、袁
智丽,民82)给国小和幼教老师们。更以不断的演讲和各种短期进修,向教育界
及社会大众介绍感觉统合诊断和训练成果。
其次为修订筛选工具,我们把原创者爱尔丝在『感觉统合和孩童』每章节书後的
核对表,从台北市中心和郊区十七所国民小学学童抽取的样本,建立标准化的常
模,经监别度、信度、和效度的测试,在民国七十八年出版国民小学适用的『儿
童感觉发展检核表实施手册』(郑信雄、李月卿,民78年)。民国八十五年出版向
全省幼稚园抽样,完成标准化常模,适合三到六岁使用的『幼儿感觉发展检核表
实施手册』(李月卿、郑信雄,民85年)。这两种核对表,可让家长和老师了解何
谓感觉统合失常,包含各种失常症侯群分项的T分数、百分位数、和文字说明,
可以知晓困扰孩童问题的轻重;除了前庭平衡反应不足、发育期运用障碍、和视
觉空间和形状感失常等的常模之外,特别有触觉防御和重力不安全症的
常模,可以比较失常的程度和评估训练後的进展,这是南加州感觉统合测验(爱
尔丝,1981年)所没有的。
民国七十九年在台北市东门国民小学的全校调查(郑信雄、叶莉薇,民79年)显示
,都市中心学童有感觉统合两项以上显着失常的盛行率为百分之十八;同时有严
重学业情绪困扰和显着感觉统合失常,而极需感觉统合训练的学童比率,占全校
学童的百分之七;其中国语和数学成绩严重欠佳学童中,有显着感觉统合失常的
比例高达百分之四十到四十五;而情绪暴躁和心理自我形象严重欠佳学童中,有
显着感觉统合失常的比例更达百分之八十。民国八十四年,发表东门国小『情绪
困扰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效果评估』(郑信雄、叶莉薇,民84年),指出『辅导组』
儿童在接受操场密集式感觉统合训练半年前後,导师和家长评估在情绪行为和学
业评量总平均得分,都达到有意义的差别,『对照组』则未显示有显着的差别;
国语成绩平均T分数有显着的提高,达到有意义的进步;四个月後的由辅导老师追
踪评估的结果显示,接受感觉统合训练儿童整体改善的比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八
,个别项目改善平均达百分之八十二。同时,对东门国小全校学童调查(郑信雄、
叶莉薇,民79年)和全省幼稚园抽取样本(李月卿、郑信雄,民85年),依年龄回
归分析的研究,显示国小学童的感觉统合失常随成长而逐年递减(改善)约百分之
一,幼稚园儿童的改善约百分之五,比率都偏低。这些高失常比率的调查研究和
良好的训练效果,都显示感觉统合训练观念的普遍化、随机可取用的设备、和工
作人员的储训,都有迫切的需要。目前在台北市教师研习中心协助下,台北市新
湖国小张英鹏老师,在台北市四所国小的资源教室,针对国语科学习障碍和情绪
困扰的学童,进行实施感觉统合训练疗效的实证比较,研究正在进行中。
伍<学校推广感觉统合训练的可行方式>
(1)跨学科的专业团队整合模式
至於由何人来实施和督导感觉统合训练,原创者爱尔丝在『感觉统合和学习障碍
』(爱尔丝,1972)序言中,开宗明义就提到『协助有学习缺陷孩童的感觉统合治
疗行动,可由教育家,心理学家,或健康有关的各种专业人士来执行』,并不是
只能由职能治疗师在治疗室对孩童做治疗。在『感觉统合和孩童』(爱尔丝,
1980)序言中,她更提到『研究是无止境的,书本并没有全部的答案,只是促进
了解和对孩童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觉得,针对台湾社经状况,面对庞大的感觉
统合失常儿童数目,需要重新设计出一种适合本土环境的训练模式。采用『训练
』一辞,而不用『治疗』,因为一些教授误认为感觉统合诊治是医疗行为,也有
人引用资料认为治疗没效而不鼓励(曾世杰,民84年)。但家长们并没有使用药物
、或特别的职能或物理治疗仪器。职能治疗师反对由家长带动感觉统合训练的理
由是会带来伤害(姚开屏,民85年),特别是家长因操之过急让儿童过度旋转而
会引起抽筋,但十多年来我们并没看到因旋转而引起抽筋的孩童。当然我们也告
诉家长,不要在孩童哭喊头晕情况下,强制施以旋转。实际上,感觉统合活动是
一种可由家长带动的体能活动;每天早上或下午的密集活动,较像是体育选手的
训练日课。从体育选手的运动体能训练,我们也体验到可以简化项目做重点训练
,特别是每天适当强度的重覆活动,对脑神经的灵巧刺激特别有效。
当然最理想的学校感觉统合训练,也绝非单交由家长来实施,笔者认为最好依循
跨学科的专业整合团队模式,由医疗人员、特教或辅导老师、及最少有一部分家
长的共同叁与。
(2)定期或经常提供教师及家长的在职研习。
我们曾经长期在剑潭国小、市立师院附设小学、东门国小、光仁国小、新竹科学
园区双语学校,以及市立师院幼教进修班,长期举行在职研习。台北教师研习中
心、和幼教辅导团也曾多次办理短期感觉统合训练的研习。各国小利用周三进修
时间,其他各别公私立机构和社团邀请下,举辨公开演讲,几年来超过百人次以
上。老师在研习後,回到学校皆能积极投入感觉统合训练的工作,帮助无数学习
和情绪困难的儿童。
较大的困难是公立学校老师常有变动,亦即组织家长来维持继续训练的学校人士
(校长、辅导老师、或资源老师)调迁,都足以让活动停止和训练教室闲置下来
。我们也知道,很多级任老师对感觉统合诊治理念深感兴趣,而主动带孩童叁加
活动,并引导家长叁与感觉统合训练活动。但常在叁加三、五个月後就无以为继
,一方面是孩童的情况已经获得改善,另方面是级任老师的工作太忙了,家长就
失去了讨论和支持的对象,因此定期或经常提供教师及家长研习的机会,是非常
必要的。
(3)成立谘询顾问小组,提供教师与家长谘询、诊断、及疑难解答。
学校面对相当数量有学习和情绪困扰的学童,推行感觉统合训练相当积极。相反
的,在精神科、神经科、儿童门诊、或心理卫生中心的专家们,由於只从精神医
学和心理角度、而没尝试从感觉生理违常合并心理困扰,来了解一般孩童的困难
,因而心理学界、医疗界推广感觉统合诊治的概念并不普遍。孩童笨手笨脚或过
度敏感时,家长求助於这些机构,往往不得要领。教师在推展感觉统合训练也常
有遇到瓶颈,极需协助。因此成立谘询顾问小组,提供教师与家长谘询、诊断、
及疑难解答,是刻不容缓的事。最好是由教育局与财团法人的组织合办,较能结
合并灵活运用各阶层的人力物力。台北市永春文教基金会附设感觉统合训练中心
成立十年来,已经协助过3000个孩童。基金会的目的之一,即从感觉统合生理角
度提供教师与家长谘询、诊断、及疑难解答,并致力於这个领域的研究发展,且
将研究成果分享社会大众,共同了解和帮助孩童学习和情绪上的问题。
(4)行政支援,即经费、设备、与组织的管理。
学校里有许多感觉统合失常的孩童,对他们学习障碍和情绪困扰问题,密集感觉
统合训练的效果又如此良好,实在值得大力推广。最近听到台湾省教育厅、台北
县教育局、和新竹县教育局,都在启智班设置知动训练和感觉统合训练教室。希
望这些感觉统合训练室能拨出时间,供普通班及资优班中有需要的学童使用。至
於如何持续发展及长期提供服务,则需要靠行政上的支援。最好能定期编列预算
,增购及添修设备,也需要有完善的组织来管理,方能有效运用。
[叁考书目]:
李月卿、郑信雄 (民85):幼儿感觉发展检核表实施手册。心理出版社。
姚开屏 (民85):另一点不同的的声音:再谈感觉统合治疗。特殊教育季刊,61,
28-32。
曾世杰 (民84)。谈感觉统合:一点不同的声音。特殊教育季刊,55,10-12。
郑信雄、周秀美 (民73)。学障和情困学童脑神经生理违常分析。见学习障碍和
感觉统合失常诊治研究,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研究计划报告。
郑信雄、周秀美 (民74)。家长团体谘询经验的报告。见学习障碍和感觉统合失
常诊治研究,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研究报告。
郑信雄、李月卿、周秀美 (民75)。感觉统合密集治疗效果对照评估。民七十五
特殊教育学会年会宣读论文, 特殊教育年会的年刊。
郑信雄、李月卿 (民76)。学童头晕眼涩和不喜阅读跟感觉统合失常的关系。神经
精神科医学年会宣读论文。
郑信雄、李月卿 (民76)。拒绝上学和学校恐惧症的生理基础----脑神经生理上感
觉统合失常。中华心理卫生学会年会宣读论文,中华心理卫生学会年会会刊。
郑信雄、李月卿 (民76)。自闭症孩童治疗的研究。师院实小自闭症研讨会宣读
论文及专集。
郑信雄 (民77)。如何帮助学习困难的孩子--敏感、分心、笨拙孩童的感觉统合治
疗。远流出版社。
郑信雄、李月卿 (民77)。学习障碍和情绪困扰的生理原因比例及治疗的新方向。
民七十七特殊教育学会年会宣读论文。
郑信雄、李月卿 (民78)。儿童感觉发展检核表实施手册。国民小学特殊教育丛
书32,台北市立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中心。
郑信雄 (民79)。突破孩童学习障碍--暴躁、好动不安儿童的感觉统合治疗实务。
远流出版社。
郑信雄、叶莉薇 (民79)。儿童感觉统合失常盛行率与学业欠佳和情绪困扰的相关
研究。民七十九特殊教育学会年会宣读论文,中华民国台湾特殊教育百年庆
特刊:听觉障碍者之教育与 祉。
郑信雄 (民80):如何帮情绪困扰的孩子--情绪困扰、学习障碍、自闭症、和资赋
优异学童--感觉统合治疗的真实故事。远流出版社。
郑信雄、叶莉薇 (民81)。情绪困扰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效果评估。精神科医学年
会宣读论文。
郑信雄、袁智丽 (民82):感觉统合训练,尖端教学法,台北市教师研习中心研
习丛书七十二。
郑信雄、叶莉薇 (民84):情绪困扰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效果评估。特殊教育年会的
年刊。
Ayres, J. (1972).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Learning Disorder. Los Angeles:
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Ayres, J. (1980) :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the Child. Los Angeles: 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Ayres, J. (1981). Southern California Sensory Integration Tests(SCCIT). Los
Angeles: 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文章出处]
特殊教育季刊66期, 1998年3月, 中华民国特殊教育学会发行,国立台湾师大特教中心编印
------------------------------------------------------------------
联络地址:
作者:郑信雄:神经科医师 永春文教基金会执行董事
100 台北市北平西路6号9楼之三 (03)9581924 (02)3123283
台北邮政信箱8-427
E-mail:[email protected]